刚刚过去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以“博物馆的力量”为主题再次揭示了博物馆在社会发展中应有的责任担当和文化力量。与此同时,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昔日只有城市中才有的博物馆,也在我国星罗棋布的众多乡村中快速崛起,成为振兴乡村文化、展示乡村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从2022年开始,乡村振兴已经进入乡村全面振兴发展新阶段,发掘现代农业的多功能性,创新现代乡村多元价值,正在成为促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与乡村治理的重要手段,对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乡村博物馆的建设,也是乡村振兴发展促进的结果。
关于“乡村博物馆”这个称谓,目前在国际博物馆学上还没有明确、统一的概念和界定,其在不同的场景下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放眼世界,因有很多知名博物馆位于乡村,故而被冠之“乡村博物馆”。
“十四五”规划期间,浙江省计划建成乡村博物馆1000家。今年初,乡村博物馆建设被列入浙江省2022年“十大民生实事”,推动乡村振兴、带动文化共富,打造高品质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建设乡村博物馆不少于400家。乡村博物馆建设从最初的各自生长,向标准化、规范化迈进。
在浙江,乡村博物馆正越来越多,但大多数经营者是出于自身喜好或家乡情怀,对于布展则是外行。长期研究乡村博物馆发展的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朱小军指出,目前乡村博物馆的展陈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是实物展示加上口头讲述的形式,很多老物件真正的价值并没有被充分发掘出来。
今年3月,《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建设指南(试行)》印发,从展馆面积、展品数量、基本陈列、管理人员、规章制度、基本设施设备等方面对乡村博物馆提出建设要求,确立了乡村博物馆的“准入门槛”。同时,指南提出,乡村的国有和非国有博物馆均可纳入乡村博物馆系列,但要避免同质化建设,重在突出“一村一馆一品”的地方特色。
为此,越来越多乡村博物馆开始走特色展示之路,也在不断往数字化多媒体展示发展。比如,位于绍兴越城区安桥头村的鲁迅外婆家朝北台门陈列馆,去年开始以“童年:梦中的乐土”为主题进行了数字化改造。进入陈列馆,投影仪上播放着看社戏、放牛钓虾、捕鸟摸螺蛳等场景,游客可以沉浸式地体验鲁迅“同款”童年,从而更深入地了解鲁迅文化。鲁迅外婆家项目运营团队负责人杨三涛跟记者开玩笑,通过项目建设对鲁迅的了解“远远超出了课本里阅读全文并背诵的要求”。他认为,即便是资深的鲁迅文化研究者也能从这里发现惊喜。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发展,乡村博物馆建设也会迎来爆发,博物馆的展陈方式也会不断推陈出新,变得越来越丰富,在未来一段时期,个性化、数字化、多媒体化会成为博物馆建设追求的目的。深圳展厅设计公司致力于展厅展馆、博物馆等的艺术体验营造,将科技与艺术美学相融合,为客户创意更有价值的展览艺术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