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中华文明璀璨的星河,是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一个成功的诗词文化数字展厅,应是一场与千年诗魂的深度对话,一次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文化旅程。要达成这一目标,展厅设计者需紧紧围绕教育性、体验感、互动性三大支柱,构建一个“活”起来的诗意空间。
教育性是展厅的灵魂,但其核心并非单向传递信息,而是激发观众自主探索的兴趣,实现文化的内化与启迪。
拒绝碎片化陈列: 避免简单地按朝代或诗人罗列作品。可以设计一条清晰的故事线,如“诗的起源与演变”、“唐宋气象”、“诗意人生”、“诗词与家国情怀”等。通过这条线索,将孤立的诗词作品串联成一部生动的文学史诗,让观众理解诗词背后的历史变迁与社会风貌。
“知人论世”的立体呈现: 在介绍一首诗时,不仅要展示诗文,更要通过地图、年表、人物关系图、社会背景介绍等方式,构建一个立体的认知框架。例如,在展示杜甫的“三吏三别”时,配合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介绍,能让观众深刻体会到诗作中沉郁顿挫的现实主义力量。
深入浅出,满足多元需求: 为专业研究者提供详尽的注释、版本考据;为普通观众提供白话译文、趣味典故和简洁的赏析点评;为青少年准备生动有趣的动画解说、诗人轶事。通过信息分层,确保每位观众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切入点和知识深度。
体验感是吸引观众沉浸其中的关键。通过调动多重感官,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可感知的物理空间与情感氛围。
视觉: 运用中国古典美学的造园、造景手法,如月洞门、曲径通幽、借景等,结合灯光艺术,营造或磅礴、或幽静、或浪漫的诗意空间。例如,打造一个“春江花月夜”主题空间,通过投影营造波光粼粼的江面与空中孤月,让观众瞬间进入诗歌意境。
听觉: 背景音乐至关重要。可根据不同区域播放古琴、箫等传统乐器的演奏,或专业的诗词吟唱。在特定展项,可设置感应式音频,当观众走近时,耳边便响起该首诗的朗诵声。
嗅觉与触觉: 在“田园诗”展区,可以释放淡淡的草木清香;在展示与“酒”相关的诗词时,可以微醺酒香;设置仿古器物、文房四宝的触控模型,让观众亲手触摸历史的质感。
全息投影与幻影成像: 让古代诗人“活”起来,亲自讲述其创作心路,或再现“李白醉草吓蛮书”等经典场景。
大型沉浸式投影: 将整个房间作为画布,动态展现《千里江山图》的壮丽,或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边塞风光,使观众仿佛行走于诗画之中。
AR(增强现实)技术: 观众通过平板电脑或AR眼镜扫描展板,静态的画面会动态起来——鸟儿飞过,花瓣飘落,诗人举杯邀月,极大地丰富了视觉信息。
互动性是让展厅“活”起来的催化剂,它赋予观众主动权,将参观过程从“看展览”变为“玩游戏”和“搞创作”。
诗词填空/飞花令挑战: 设置大型触摸屏,观众可以参与诗词接龙、填空游戏,或与虚拟对手进行“飞花令”比拼,系统即时评分,增加竞技乐趣。
虚拟穿衣镜: 观众站在镜前,可以选择换上唐装、宋服等不同朝代的服饰,并生成一张在诗意背景下的“穿越”照片,分享至社交媒体。
“我为诗词谱曲”: 提供简单的编曲软件模板,观众可以选择一首诗,为其搭配不同的乐器与节奏,创作属于自己的诗词歌曲。
数字书法体验台: 利用数字水墨技术,观众可以在电子屏幕上临摹名家书法或抄写诗词,体验挥毫泼墨的乐趣,作品可打印带走或电子保存。
诗词创作与打印: 设置“诗词生成器”引导观众进行简单的创作,或者提供一个静谧的角落,让观众写下自己的感悟。完成后,可用特制的卷轴或书签打印机将作品打印出来,作为独一无二的纪念品。
“诗意留声亭”: 设立一个独立的录音亭,观众可以选择一首喜爱的诗词进行朗诵并录制。录制完成后可生成带有个人朗诵音频的二维码,分享给朋友或家人。
主题打卡点: 设计多个极具诗意的艺术装置作为打卡点,如“举杯邀明月”的李白雕塑、“采菊东篱下”的东篱场景等,鼓励观众拍照分享,形成二次传播。
一个卓越的诗词文化数字展厅,本质上是一个以空间为媒介的“文化转换器”。它将古老的、平面的诗词,转换成立体的、丰富的、可参与的当代文化体验。通过将教育性深植于叙事脉络,将体验感融入于多重感官,将互动性贯穿于趣味创造,我们不仅能向观众展示诗词之美,更能邀请他们走进诗词,最终让千年的诗魂在每一个现代人的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深圳展厅设计公司那天数字(www.sometimedigital.com)致力于数字展厅展馆艺术体验营造,提供展厅展馆的概念规划、效果设计、施工执行、内容制作等一站式解决方案。欢迎咨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