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互联、万物皆屏的时代,信息接触变为各种各样的屏,屏幕已然成为信息传递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显示技术的价值也在持续释放。
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今后的主要媒介或许还会更多地落实到屏幕上。怎么根据不同的需求让每一块屏发挥其特点与价值?是每一位策展人需要去思考与实践的。
由此,今天我们想探讨的是:怎么用好展厅的屏?
展厅中最常见,是用以播放企业宣传片的大屏,这几乎是每个企业展厅不可或缺的。
大屏在介绍企业概况的同时,有时也会附带呈现企业的发展历程或业务布局,而这样的运用因为承载的内容极具代表性,所以常需要结合空间营造契合企业调性的氛围,创设一个让受众留下品牌印记的空间。
相较于传统展墙,数字大屏可以承载更多丰富的内容。而除了承载内容外,善于利用屏的“链接”属性,也可以提升其效用价值,实现一屏多用。
比如,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讲,大屏不仅可以展示影片,更多时候还用以展示数字孪生之下智慧工厂的可视化数据,甚至链接实时工厂达到对生产的全流程展示。
而对于不同受众而言,只需要一个大屏,便可以切换不同内容,讲述不一样的故事,无疑也让空间得到了最大化的运用,赋予了创作更多的可能。这就好比是一个碗,我们总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来盛放不同的菜式。
不止于屏,融合化、满足多元化的需求,是各个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展厅领域亦是如此。
当体验交互成为展厅升级的主旋律,展厅中的屏也迎来了革新。单一的大屏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多屏组合则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通过与滑轨的结合,屏不再被“束缚”于一个点位,能向各个方向滑行,可以独立也可以合体,再配合上内容,显得灵动又调皮。
运用数字虚拟人,屏还可以替代接待人员,“迎宾”或者“对话”,通通不在话下。因此,假若我们善于应用,展厅的屏也可以拥有生命力。
而触控链接,也是延展出来的多屏互动之一,通过点击,大屏具有个性化定制属性,参观者选择内容,大屏有针对性地呈现,也给予受众更深刻的体验。
为了让受众能够更深入了解产品,展厅还会以模块识别或者物体识别形式进行智能化展示,其以新颖模式带来互动感,也为大屏拓展了应用场景。
不同造型屏的拼接组合,常能为空间带来惊喜的视觉创意。根据行业或者企业的特征,提炼设计元素赋予屏别样的造型,往往也能成为展厅的“出圈”标识。
打破一些惯有的规则,或许才能迎来重塑与新生。屏,偶尔还可以是有着多重意义的艺术装置,让空间割裂了,又让空间流动着。应该说,只要用得“巧”,屏便自有“妙”处。
诚如人民日报数字传播董事长徐涛面向娱乐新生态所言:“现有社会传播结构下,媒体传播信息需要重视:内容有用、传播有效、形式有趣。”
展厅新生态里的信息传递,也需要做到:在空间的铺陈过程,理解内容,选择最适合的展示形式,以有用、有趣又有效的方式,和受众形成沟通。
如此,展厅的屏也才有了最核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