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展者参展体验的好坏,除了与展厅本身的趣味性挂钩,一部分还取决于参观动线的舒适性。
在规划动线过程中,设计师们需要综合考虑展厅的空间大小和高度、平面面积、空间布局、展示内容次重点等方面的问题,并将这些考虑融汇贯穿其中。
首先,确保参观路线清晰,易于区分。
展览最终的目的是提升观众对我们展示主体的认知,因此展区之间做到紧密衔接,让参观者按照既定路线循序渐进地参观展品,中途即便没有路标,也不会错过任何一个展示区域。
其次,空间中路线的设置应该尽可能地短而快,做到“三不原则”:不重复,不交叉,不迂回。
参观动线迂回交叉,会增添观众视觉疲劳,延长参观时间,为展馆运营带来不便。同时,观众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导致注意力开始下降,对展示内容的接收度也会明显降低。
展厅设计路线遵循以上设计原则,目前的动线规划可划分为以下三种,即回流线路、顺流线路和自由线路。
回流线路即展厅的出入口在同一侧,观众进入展厅后,根据参观路线逐渐行进,最后从入口的同一侧离开。
采用这种环形式路线的展厅,一般中部空间较大,布局相对复杂,为充分利用展厅空间,一般会在展厅中间设置展位,将空间隔开,解决人群对流导致的拥堵问题,也便于将观众视觉重点聚焦于中心的展示区域。
顺流线路,观众从入口进入观展后,不论如何走动,最终从另一侧出口离开。
流线形的动线规划,常适用于狭长的空间,其展品一般在展厅两侧,有效避免人流拥堵,让参展者以最舒适的方式去了解展示内容。
自由线路,如字面上所描述,展厅没有固定的参观线路,整个布局属于开放式,空间上只明确出入口,参观者根据个人喜好,通过导向板指引选择想要观看的内容。这一类型动线常见于一些规模较大、展示内容繁多的展厅中。
参观动线冗杂,会使参展者因体力消耗过大而无法完全体验展览,由此产生厌烦情绪;也为各区域间内容的衔接增加难度,不利于参观者直观的了解展示内容。
因此,展览设计者设计展厅之初,要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参展路线,让参观者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有效接受展览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