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馆
深圳市福田垃圾分类科普馆
垃圾分类馆,垃圾科普馆,垃圾分类科普馆,垃圾分类展厅

 

深圳市福田垃圾分类科普馆

 

垃圾分类科普馆

 

项目概览

科普馆位于深圳市福田区香蜜公园花蜜湖畔,建筑分为地上一层和地下一层的单体建筑,占地约1000平方米,历时十一个月改造。

这里原本是垃圾处理站,设计师重新赋予建筑生命力,将废弃资源重新利用。打造成为集旅游、研学、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垃圾分类科普基地。


NO.1 灵感来源

生活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在全世界被越来越多的关注,资源、城市与人的共生关系成为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议题, 一个全新认识废弃资源的起源、过去、现在与将来,普及废弃资源的分类、回收、利用知识的公共城市展馆应运而生。

垃圾分类科普馆


NO.2 设计理念

建筑部分采用智慧盒子的设计理念,相互连接的若干个盒子组成建筑主体,使散落在各区域的建筑融合为统一的展示空间,并以丰富线条勾勒建筑轮廓,运用大量采光面营造虚实交错的透光空间,通透的玻璃盒子与线条矩阵实现了原有建筑与现有功能空间的融合,玻璃盒子完成了阶梯教室由室外空间转化为室内空间的过程,线条矩阵完善了建筑主入口的合理性,最终将原建筑散落的空间融合为统一的展示性建筑空间。

设计理念


NO.3 展厅故事脉络

馆内分为三大主题空间,从历史和现实、国外和国内、技术和理念等不同视角将垃圾治理的故事娓娓道来。

展厅故事脉络


NO.4 建筑分析

“圆”象征着平等、包容、和谐;“方”象征着井然有序、松紧有度、远近有别。通过流线与光勾勒空间,线与光的曲线结合序列构建流动的未来空间。

展厅设计


空间形态

设计师剥离了建筑结构与所有装饰形态,空间为主的载体,将流线与序列打散重塑空间,曲线、圆弧、倾角粘结构建戏剧性的空间体验。

展厅空间形态


展厅流线

设计师们认真考虑空间的流线,确保它们既符合功能需求,通过空间序列的设计,可以创造出一种节奏感和层次感,引导人们的视线和步伐,增强空间的导向性,能够引导人们自然地在空间中移动。

展厅流线


展厅光线

通过使用玻璃幕墙,有效地引入自然光线,减少对人工照明的依赖,同时增加空间的开阔感,身临其境,感受阳光、自然的魅力,通过物质的通透,营造空间的透明性。

展厅光线


展厅灯光

流线形灯光漫延分布于整个空间,光与线条的微妙联动,流线形的灯光布局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和行动路径,创造出一种动态和流动的空间感。同时流线同时也象征着一种速度与时代精神,光的感知与自由流动赋予建筑和空间旺盛的生命力。

展厅灯光


色彩应用

“白”不仅包容所有颜色,也是所有颜色的放空——无。

设计师以白作为空间的主色调,用白去构建空间,也用“白”去链接空间中的每一处的转折。剥离繁复色彩的纷扰,弱化物质性,留下纯粹、自在的空间体验。可以创造出既简洁又具有深度的空间,提升空间的美学价值和功能性,同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和愉悦的空间体验。

色彩应用


NO.5 展项亮点

莫比乌斯环 | 共生无尽

永无止境,起点亦是终点。设计师用莫比乌斯环LED互动装置悬空于中庭上空,特定装置将参观互动者的影像与信息循环呈现于莫比乌斯环LED装置之上,互动与循环流动的信息也寓意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资源的相生相伴、因果互为,万物共生。

莫比乌斯环展项

         
智能交互

采用智能交互式体验装置革新传统的展示形式,交互式感应装置的应用使观者能更直观地体验不同种类物质的降解过程,与此同时,设计师将空间中的多媒体设备、灯光、遮阳、暖通等设备智能物联,通过终端系统高度集成控制,营造良好空间体验的同时使建筑的管理与运营变得更加智能、便捷。

智能交互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