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艺术在20世纪60年代出现,脱身于雕塑又不同于雕塑,是一种在特定时间、场合用特定艺术品与观众互动的艺术流派。在机械领域属于完成功能需求的一种设备。在工业革命后,伴随着艺术思想的突破,装置艺术打破了传统艺术的局限。
装置在材料上不局限于某些材料,大部分都是综合材料运用;在表现形式上,一方面使用现有存在的物品进行二次表现,另一方面结合艺术创作的想法综合使用多种材料。
装置艺术的定义是:装置艺术是指置于在空间中的物体(也可以包括美术家本人),具有合成媒介含意。这个流派的开山鼻祖就是马赛尔·杜尚,他在1917年,将一个在商店购买的小便池邮寄到了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展出,该作品命名为《泉》。这一备受争议的举动引起了后来艺术界的一系列流派变革,从实验艺术到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
然而对于展厅而言,尤其是数字展厅,装置艺术不是为了张扬个性或者打破艺术壁垒的手段。相反,装置对于展厅而言是装饰、点缀、点题的工具。
在展厅设计里,装置的作用一是呼应主题。不同的展厅因展示内容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风格,主题的确定能够快速确定展厅风格、展厅基本元素和色彩搭配。装置的巧妙运用可以让主题突出,具有贯穿主题的点位功能。
第二个作用是吸引视觉,形成展陈视觉爆点。展厅的观展如果平平无奇,注定无法快速吸引观众眼球,就如一场演讲没有提纲挈领的话,文章只会是枯燥的陈述。作为视觉爆点的装置能够快速抓住观众的视线,吸引观众并烘托氛围。
第三个作用是合理利用空间“鸡肋”,比如柱子、楼梯空间等。展厅空间内难免会有一些尴尬的位置需要加以设计,柱子、楼梯井等位置可以利用设计成装置,既合理利用空间,又解决了视觉空白或阻断的问题。
装置的类型从材料、形式上可以区分出静态装置、视错觉装置、机械装置、数字多媒体装置、灯光装置等,不同的装置能够承载的内容不一样。对于数字展厅而言,巧妙的使用不同的艺术装置可以提高展厅的艺术感,同时增加展厅的展示氛围。